•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赴英国剑桥大学进行佛学讲座

     

    学诚法师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礼拜堂演讲

    合影留念

    在亚非学院前合影留念

     

      应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邀请,经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于2014年11月22日至25日访英并在剑桥大学举行了题为《慈悲、圆融、宏博——把握汉传佛教过去、现在、未来的精神脉络》的佛学讲座。此访是我会领导近年来与剑桥大学等英国学界进行的首次交流,邀请方剑桥大学十分重视,并给予了高规格礼遇接待。

      11月23日晚,讲座在国王学院礼拜堂内举行,由礼拜堂切里主教与世界著名人类学家、剑桥大学人类学系卡罗琳·汉弗莱教授联合主持。剑桥大学副校监、前副校长安妮·朗斯代尔教授,前副校长道森教授,国王学院院长普罗克特教授,哈默顿学院院长杰夫·沃德教授,嘉治商学院院长克里斯托弗·洛赫先生,著名汉学家麦大维教授,嘉治商学院中国顾问理事会秘书长何玺阳先生等两百多名师生出席。正在英国进行学术交流的湛如副会长与北京龙泉寺贤清法师等也出席了讲座。

      讲座中,学诚法师提到:佛教于19世纪传入英国开始,1902年出家受戒的英国阿难陀弥勒比丘是欧洲历史上的第一位佛教僧人。中英佛教交流方面,近代以来曾有太虚大师访英交流,并与英国大哲学家罗素先生在伦敦进行了默契的会谈,由此开启了相互认识与了解的大门。讲座提到中国大乘佛教的包容精神的内核,与宽容和自由的英国文化内涵,并崇尚不断突破自我的剑桥精神,是相互沟通与深入交流的前提。关于理清中国汉传佛教的精神脉络,学诚法师强调了其重要性,主要是为了避免在卷帙浩繁的经典中迷失方向,产生一孔之见、宗派之见,甚至于以种种研究工具、现代理念来质疑汉传佛教的正当性,否定汉传佛教的合法性。他强调中国汉传佛教以“慈悲”的精神深契佛陀本怀,将源自印度佛教的如来藏思想发扬广大,奠定了心性论的中国佛教主流形态,更由此开创出了“圆融智慧”的汉传佛教重要特征。汉传佛教一方面圆融中国儒释道文化,实现“佛教中国化”,凸显佛教平和、融通的宗教性格,一方面圆融佛教学派,为汉传佛教的宗派建立奠立基础,将佛法圆融智慧发展到极致。如今,人间佛教既是中国汉传佛教因应时代挑战的智慧结晶,更是自身慈悲圆融宗教品格的逻辑必然。未来,推动中国汉传佛教与世界其他宗教文明的对话与圆融,必将为人类福祉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国王学院院长普罗克特教授表示,因为学诚法师作为中国宗教领袖所展示的卓越能力,我们邀请学诚法师来剑桥大学演讲。国王学院希望加强与中国佛教尤其是龙泉寺的联系与合作,希望推动建立剑桥大学以及国王学院未来与中国佛教的长期合作机制,推动佛教学术研究合作。

      主题演讲后,学诚法师还与剑桥大学师生问答互动,就师生关注的宗教信仰、中国佛教发展、禅修、人生、生命等问题给予答疑解惑,现场气氛活跃,东西方文化在交流互动中友好传递。

      剑桥大学是一座拥有8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世界著名学府,国王学院是剑桥大学四大学院之一,由英国国王亨利六世创立于144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计算机学家图灵、作家福斯特、诗人徐志摩都是国王学院的校友。访英期间,学诚副会长还出席了剑桥大学与国王学院举行的欢迎活动,世界著名天文学家、英国皇家学会前会长、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马丁·瑞斯勋爵等出席,还参观了剑桥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并与佛教研究学者与学生进行了交流。在参访伦敦孔子学院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后,于24日回国。

      (图片/成蹊)

    作者:罗瑜臻   来源:我会国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