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为佛使,燃香敬佛作为表达对佛法僧三宝恭敬和供养的重要途径,千百年来已成为深植于每个佛教徒心中的宗教习惯。礼敬佛陀并不在于敬香的多少,而在乎是否满怀虔诚之心。所谓心诚则灵,心香一瓣,普熏法界,凡有所愿,皆蒙感应。中共十八大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日前中国佛教协会倡导全国佛教界积极响应号召,开展文明敬香活动,建设生态寺院。

当前位置:文明敬香 > 各地积极响应

白马寺响应中佛协倡导 文明敬香取得成效

 

河南洛阳白马寺开展文明敬香活动,香客礼敬三支香

白马寺僧众通过课堂讲授文明敬香的意义

河南洛阳白马寺《上香须知》

河南洛阳白马寺开展文明敬香活动

香花供佛

 

  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被佛教界誉为“释源”、“祖庭”,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每年愈百万的游客、香客到释源参拜。节假日期间,游客、香客更是如织,寺院内烟火缭绕,大香、粗香等相互攀比,市场商户歪曲供香的佛教教义,助长迷信倾向。同时,消防安全工作压力巨大,寺院门岗值班人员对持大香、粗香的游客香客进行劝阻,游客香客不理解,商业区商户不支持,侮辱谩骂矛盾纠纷时常发生。因此文明敬香、确保文物安全工作刻不容缓。

  国家五部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国宗教旅游场所燃香活动的意见》下发后,寺院积极响应,利用有利时机进行广泛宣传,把文明上香作为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导游客、香客文明上香、礼佛。

  一是利用每周开展的释源大讲堂开展佛学讲座,讲授佛教知识,普及佛教文化,设置专业课程向参加听讲的游客香客进行讲授,使广大信众明了上香、礼佛的意义和方法,倡导文明敬香、礼佛。

  二是通过白马寺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向信教群众放送上香须知、佛教基本知识、礼佛拜佛的注意事项等文字图片资料,并与信教群众进行互动,答疑解惑群众疑问。

  三是重大佛事活动举办前,通过新闻媒体和公告公示提前发布法会的开放区域、上香地点等信息,有序组织信教群众文明礼佛。

  四是组织热心居士,看香炉,现场劝导游客、香客正确礼佛、文明上香,并亲身示范,起到了很好的引导效果。

  五是在寺院的重点区域设置标识牌和宣传栏,系统介绍上香须知、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等知识。

  六是编印《佛教入门》、《佛教文化》、《佛教常识问答》等书籍,给游客结缘学习,并开辟释源图书馆,提供学习场所,宣传文明上香礼佛的意义。

  七是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过法律法规约束,促进文明上香工作开展。寺院内禁止大香、粗香进入,禁止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品,倡导信教群众正信佛法、文明上香。

  在倡导文明敬香前,游客、香客争上头香、高香,寺院内攒动、高香如林,香炉里火光冲天,青松翠柏间云雾缭绕,地面脏乱不堪,严重影响了佛门清净地的形象。经过系统宣传学习五部委文件精神。如今,白马寺内文明、安全、环保、有序的上香、礼佛新风逐步形成,文明上香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附:白马寺《上香须知》

  上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

  上香的含义有:

  第一、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

  第二、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

  第三、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

  第四、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意。 

  若以心香一瓣,供养佛菩萨,也将获福无量。故白马寺为净化人间、文明上香,特制定以下规约:

  1.一般一处请上三支清香,三支香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三宝。

  2.上香的方法:第一支香插在中间,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边,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边,供养僧,净而不染。上完香后,应对佛像,肃立合掌,恭敬礼拜。

  3.寺内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等可供信众上香的地方,香炉分布在各殿堂前,一般从天王殿开始上香,依次向后即可,不可到处上香。

  4.因寺院属于古建筑,所以禁止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寺院;禁止在寺内燃高香、长香,金银纸钱等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