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里兰卡阿摩罗普罗派大导师 诺尼瑟罗)
我今天非常高兴出席这次世界佛教论坛,让我有机会跟中国的朋友和来自各地的参加者济济一堂,本人谨代表我国国民向各位致意问好。在佛教悠长的历史中,除了阿育王朝之外,中国就是对佛法传扬远播的最大贡献者,尤其是在亚洲大陆的影响以致比丘尼的传戒,就更没有其他地方能与相比了。
佛教界也是有赖中国历代高僧,如法显、玄奘等的取经,以及佛学者的努力,才得以保存一些最珍贵的佛典,而其中的佛学大德,亦有些是来自印度和斯里兰卡的。后期,西方的佛学者也为广利大众而对佛典不断追寻研究。相信现在,倒是我们应该更努力把这些佛教典籍作出各语言的翻译,好让佛法能更为普及和引起更多人的兴趣。
出家与在家众的良好关系
当法显法师从前逗留斯里兰卡的时候,他曾估计当时约有五至六万多出家众。就只在一间寺院,他已发现有五千比丘。在都城里,单是大王供僧就已有五六千之多。当时的民众也都十分善良,每月三次的供僧日,他们都聚集听法。寺庙成为了当时村民生活的中心。
在西区未被占据之前,斯里兰卡僧俗二众的关系非常密切和坚固。日常生活中的大事,如小孩出生又或丧仪等,都全是由地区寺院主持的。但时至今天,这情况就如同许多其他国家一般,正在消退。
本来在家众是会供给僧众他们日常基本的所需,而出家众则会照顾在家众的精神生活所需。但这关系的逐渐倒退,便同时产生了两种后果:其一是降低了一般的道德水准,其二是让一些人转投别的宗教。因此,在家和出家众的关系,是直接影响到佛教的传承与生活的质素的。
供应贫苦大众的住、食、衣著、医药及教育
很多南亚地区的佛教社群,都是生活于贫困之中。作为佛教教职人员和机构,我们理应尽量给予这些贫民最基本的生活所需,替他们作出安排,好使他们能丰衣足食,居有定所,有医疗保障和教育的设施,尤以提供佛教师资为主,以使他们的子弟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寺院办学
从前,寺院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甚为重要。星期天及所有月中四时都在寺庙中举办佛学班。这个传统非常重要,因为这是栽培日后佛教出色接班人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除了让他们有机会成为明日的佛教师表,这些年青人也可以在社会上受到尊重,得以重获出头的机会。
大乘与小乘的良好关系
很不幸地,佛教在过去曾出现过大小乘(或南北传更为准确)之间的一些误会。这两大佛教派别,都认为自己一派对佛法的理解比对方高超。幸好现在两派的僧侣都增加了旅游的机会,更在国际性的会议中得以深切交流,因而促进了彼此间的了解。由此可知,佛教界实在需要为佛教各派的友好关系着力,继续举办多些定期性的大会,以保持彼此间的友好交流。
佛教成为学校的必修课程
我们从前在佛寺和学校都有佛学班,但碍于后来社会和教育都与宗教脱钩,导致佛教教育的式微。我在这里希望呼吁各国政府或教育界人士,能重估宗教教育的价值,考虑把佛教列入必修课程,以使儿童对佛教的历史、文化和哲理有所认识,也同时让老师们有机会将佛教静坐的利益在小孩的心中植根。
举办各国佛教人士的定期交流研讨会
为了促进各国不同佛教传统的人士的了解和合作,我建议应该定期举办一些座谈会,以便互相切磋研讨。
编著及出版佛教书籍
为了散播如来教化的种子,实有需要不停地编印佛书。目前己有不少佛教团体发心编制和赠阅佛教的书籍,又有在网上可找到的电子版佛书。这些都是有利于佛法传扬的有效方法,我们应该继续朝这方向努力。
推动众人持守五戒
佛教教理之戒、定、慧三学,背后的道德基础其实就是持戒,而最基本要持的就是五戒。如果可以在月圆日守持,也己经有助于锻练坚定的决心,以作日后修习禅坐及在日常生活中之用。我们应该尽量让人明白五戒在精神和生活上的实益,以期使它成为个人每天的必修功课。
鼓励佛子在初一及十五日守持八戒乃至十戒
我也希望所有佛子能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日尽量守八戒或十戒。这将会有助于他们日后的褝修。最后,我期望佛教有一天被认可为国家宗教,得到国家的拥护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