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中韩日三国佛教领导人在日本聚会,我会已故会长赵朴初首倡“黄金纽带”构想,得到三国佛教界一致认同和积极响应。1995年、1996年、1997年,相继在中国北京、韩国首尔、日本京都召开了三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大会,掀开了中韩日佛教在新时代友好交流的新篇章。今年11月26日至27日,第十六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在中国海南三亚举行,三国佛教领导人再聚首,共叙法谊友情,必将使中韩日佛教“黄金纽带”关系更加熠熠生辉。

当前位置:三国会议 > 主题发言

以众生为本的菩萨精神服务于灾后心灵救度

——在第十六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印  顺

 

尊敬的大会主席,诸位大德,诸位善知识:
    今天,中韩日三国大会的代表在中国美丽的三亚聚会一处,因缘殊胜!此次大会,提出了“自然灾害后的心灵救助”这个凝重而又严峻的话题。这个话题,既彰显了不忍众生苦的菩萨精神,又切中时代与社会的脉搏,真正要把弘法利生的事业落实到实处,可谓众生欢喜、诸佛欢喜!
    汉传佛教中有“四大菩萨”:观音、地藏、文殊、普贤。观苦而生悲,诸大菩萨观众生苦而大发悲心,所发誓愿别有不同,所倡法门各有侧重,但以众生为本,救拔众生苦为其共同的精神内涵。四大菩萨是大乘修学者的榜样、众生第二导师。菩萨行法内容含摄“六度”、“四摄”, 以智导行、以行证智,解行并进,无疑最能体现大乘菩萨道自度化他的解脱观。
    对于如何修菩萨道,普贤菩萨行愿品中有一个绝妙的比喻。说众生犹如菩提树根,诸佛菩萨则如花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如果没有众生,则一切菩萨不能取无上正等正觉。
    注重发菩提心,为救度一切众生而修行,是大乘菩萨道的修行观,也是菩萨道的核心精神。菩提心为修行大乘道的因,救度一切众生的理念为修行之本。所以践行菩萨道,就要抓住这一因一本,把不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的菩萨精神落实到和谐社会、和平世界的构建中。
    近年来,各地自然灾害频发,来势凶猛,且破坏性极大。例如近年来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甘肃舟曲大地震,四川雅安大地震,以及今年夏天发生的南北各地洪涝灾害等等,灾害不仅毁灭了人类的财产,而且给灾民心灵带去无尽的伤痛,也带给人们深深的思考。
    佛教不能制止这类将要发生的灾难,但是对出现灾难之后如何去面对或如何调整心态却可以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这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心理疏导”。灾害有时带给灾区人民最大的问题,不是物质的问题,而是心理上的问题。对于亲人的突然离去,对于千辛万苦积攒下的资产毁于一旦,心里没有任何准备而难以接受,生活由此而失去了方向,甚至没有了活着的勇气。在这个时候心灵的抚慰远远超过了物质与身体的救护,能在这个时候伸出一只手,给予更多的温暖,无疑是雪里送炭。
    弘法寺秉承“以众生为本、不忍众生苦”的菩萨精神,多次在自然灾害发生后的第一时间,组织弘法救援小组远赴灾区赈灾,践行菩萨道。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深圳市佛协赈灾委员会先遣小组一行8人,带着首批30箱物资及专门从港澳台购买的心灵调剂药物,前往赈灾第一线参与持续的救灾工作。去后在当地有关部门配合下,深入灾民中了解急需物资,就近采买、发放。先后在汶川灾区设立了四个救灾联络站,派出法师、居士、义工970余人,在灾区度过了2个月零7天的时间,经历余震无数次。在灾区协助政府进行人员登记、划定安全区域、搭建帐篷、煮粥送粮、分发食品药品、消毒、诵经祈福、为需要心理疏导的同胞进行心理疏通安慰。急灾民所急、苦灾民所苦、想灾民所想。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菩萨精神温暖了灾民受伤的心灵。这次救灾中,弘法寺分11批派出的970余名义工,没有一个因余震、死亡等不断出现的复杂状况的考验而出现心理问题,而同去的深圳市心理疏导、心理干预专家却百分之九十出现了轻重不同的心理不适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弘法寺义工在灾区对灾民心理救度所起到的独特价值和作用。
    这次救灾不仅受到了教内教外的好评,而且积累了丰富的救灾经验,我们成立的深圳市弘法寺慈善功德基金会、弘法寺义工委员会等机构。在几次大的赈灾工作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雅安地震、泰国洪灾、及不久前发生的潮南洪灾发生后,我们都能迅速行动起来,募集善款、采买灾区急需物品、组织弘法救灾小组远赴灾区赈济灾民。并在赈灾过程中,依据传统的佛教修心理论,突出心理的调适,用心理改变的方法来实行灾后的救护,发挥心理治疗的长处。用以众生为本、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的菩萨精神投入到救灾工作中,为灾民抚慰心灵的创伤,重新自立,找回自信,也为灾后重建做出了自己应做的一份贡献。
    愿得菩萨真妙行,常乐利益诸众生。我相信我们会做得越来越好。
    最后,感谢三国大会提出这个议题,感谢大会主席给我这个发言机会。谨请各位大德与诸善知识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