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中韩日三国佛教领导人在日本聚会,我会已故会长赵朴初首倡“黄金纽带”构想,得到三国佛教界一致认同和积极响应。1995年、1996年、1997年,相继在中国北京、韩国首尔、日本京都召开了三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大会,掀开了中韩日佛教在新时代友好交流的新篇章。今年11月26日至27日,第十六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在中国海南三亚举行,三国佛教领导人再聚首,共叙法谊友情,必将使中韩日佛教“黄金纽带”关系更加熠熠生辉。
当前位置:历次会议 > 第十次会议(北京)
法显:三国佛教徒站出来建设世界和平
韩国佛教代表团诵经
1. 何为和平?
佛教的慈悲思想是和平思想的根源。
这世界建不起和平,活在这世界的众生在受痛苦。若要建起人人盼望的和平,必先对和平不起的状态即不和要有明确的认知,再正确把握带来不和的原因,也要清楚知道克服了不和建起和平的好处。如此,才能明白知道建起和平的方法,趋于实践。这个方法与四圣谛的理论结构是一样的。
真实的和平,不是通过人为的努力或武力力量能建成,而是尊重本来原样,安宁的放着。因此,能维持自身本有的状态,让其成员在身体及心理上达到安定的状态谓和平。
和平,一般意味着没有战争即无争斗。这是西欧为主的狭义的和平。广义的和平,是无论个人或团体,无敌对关系,相互协助又谐和的人性化状态,这才是真实的和平。是成立社会与国家必备因素之人民的心理与身体上和平为前提。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的前文有这样著名的一段。“因为战争源自人们的心中,我们要在人们心中建起和平的营寨。”
2. 具现和平的佛教思想
好好改变因人心不协调而连带其成员心态亦建不起和平的不和状态,筑起和平的方法可分两大类。第一:引起不和的个人心态给于改善。国家或社会由个个人民组成,所以给个人传达正确信息,教育感化带动其生活水平,是建起和平的最善方法。第二:改善社会和国际间的利害结构,是非常有效的。因为,是无关于个人的心态意愿与否,随着其属组织利害结构的决议,成员不得不旋入反目和对立是非。这两种方法各有道理,于是把两种方法经过融合弥补,找出人类和平必要的方法论。中道、包容并‘不把异己看作错误的,缘起和华严思想即是佛教和平思想’的阐明,且三国佛教实践其思想精神的努力能茁壮世界和平。
佛教以缘起思想为根本教理,佛陀所证悟的亦是缘起法。依据缘起法,世间上的事事物物都不是凭空而有的,也不能单独存在。这道里,在形成不和或和平的主体—人,以及人的组合体—社会和国家中也一样。产生不和,亦是个人与社会的缘起结构引起的。所以,建起和平的方法,不是在一方的作为,而是缘起的中道体系中找寻。发生不和甚至战争,是极为个人的问题也是国家和社会问题。缘起的观点,通过均衡又概括地解决问题,对具现和平能提供合理的方法。因为合理,实现的可能性亦高。实现和平,佛教的方法论是立脚于缘起法的中道体系。依据中道体系实现和平的方法,必须并行国家社会的实践和个人的实践。因此,三国的佛教,是悠久岁月中向导三国人民精神文化的历史宗教,我们应肩并肩利索佛教的方法论。
3. 为具现和平的三国佛教徒实践态度
近来东北亚三国的脚色深受世界的注目。北韩宣布拥有核武引起各方的强烈反应,受到地球村家族的关注。宣布韩战和平条约问题与宣布和平时代之问题之前,对可观实现的北韩内的日人问题、汉江河口的自由往来问题以及终止北韩核计划问题等,人类尤其北韩周围的国家要贡献智慧,是建设亚洲以及世界和平必备的重要条件。把这些问题是否只在政治和国际关系途径上商议,是须认真思虑的。华严重重无尽的缘起世界,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所发生的宗教、文化、社会、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都不是单独存在产生的,并获得世界智识分子的认同。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要知道北韩的核武引起的保有和平问题,也离开宗教尤其三国佛教,是无法解决的。很遗憾的,早在几年前开始为北韩佛教的参予努力,至今还是看不出其成果。但我认为继续为北韩佛教的参予交流要努力。总之,此时此刻谋索三国佛教的脚色,是非常重要。
(1) 慢慢、迟缓
佛教的基本思想又是谋索生态系和平的重点‘慢慢、迟缓地思维’‘慢慢、迟缓地呼吸’‘慢慢、迟缓地走路’‘慢慢、迟缓地说话’,要倡导‘慢慢、迟缓’。在言及世界和平之刻,提起个人心态和行动指南之类的话,看似不易了解,实际上非常要紧。随着交通通讯的发达,生活在讯息方便时代的我们对所接到的讯息不善于掌握。我认为其原因在于‘急、快’。就如照相机在拍摄动体目标时,好比要调整好镜头的焦点一样,要了解人在内的国家社会,不能‘急、快’来解决。‘急、快’可用在纠纷中,而无助于和谐和平。因此,佛陀也观想身体、心念及感官作为修行的一环,示‘慢慢、迟缓’的‘安那般那念’方法。
(2) 同体慈悲的实践
通过慢慢迟缓地呼吸、查看、思维便如实知见,得洞察智后,环顾周围便会一切生命视为同体慈悲,就要实践同体慈悲。若这样,帮助北韩时就不会起疑心或担忧他们挪用。不满给得太多或挪用的人,是很少给过的,舍不得给的,自以为施大恩的人的特征言辞。同样的,中国和韩国的历史问题,韩国和日本的清算历史问题及慰安妇问题等,在三国佛教界站出来时,便能取得智慧答案。要觉悟到视人看作自我而来的慈悲的实践,进而体悟因而所获得的欢喜,并舍得和平的安宁。如此,在三国的和平里贡献出世界的和平。
(3) 精进行
发菩提心容易,恒常心难持。诸行无常之所以为三法印之第一,是因为它对我们的人生具有积极的激励意义。在刹那刹那之间迁流转变,没有一样是常住不变的。了解佛法的我们佛教徒,精进努力,要把易发的菩提心化为恒常心。不仅在大会上发愿,还要发恒常心,为达到目的不断精进实践。
如此,持续实践慢慢、迟缓和同体慈悲进而喜舍,我们所发愿的和平就会快步的靠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