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华山二圣殿
九华山二圣殿
九华山二圣殿
二圣殿,安徽省重点寺院。又名二神殿。位于九华山北麓(九华山九华乡二圣村境内),古为由北面登山必经之地。始建于唐代。据清光绪《青阳县志》卷一载:二圣殿,初名“二圣庙”,又名“九华庙”。“相传唐时新罗国金地藏飞锡驻扎九华,二臣昭佑、昭普追返国不遂,因筑室在此修炼。后合都立庙塑像,恢其旧址。”民国27年《九华山志》载:“二圣者,相传为金地藏之二舅,自新罗国寻金地藏至此者。”又据明弘治元年(1488)碑刻《重建九华行祠石壁庙记》载,唐时新罗僧金地藏来九华居化城寺,“后其国使谭、曾二臣取之不归”,“地藏年至九十九,无疾而坐化,寺僧立塔墓,直以奉之。二臣后皆为神,吴氏创庙九华山下”。二圣殿重建于明代,一直为乡民祭祷之所。清末,比丘尼能芳、有缘相继维修,恢复旧制。1984年12月30日,被安徽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寺院(含龙池庵等30座寺院)。1985年九华山管理处重修大殿。1988一1999年,住持觉如进行全面维修。1999年至今住持果成。现存二圣殿为清末皖南民居式建筑,坐西朝东。殿门面临上山古道和五溪至九华街公路。龙潭溪从东南而来,绕寺而过。大殿3开间,高11米、长13米、宽9米,建筑面积117平方米。内供二圣像为1989年重塑,头戴乌纱,身穿朝服,腰束玉带,足蹬粉底朝靴,身高2米,面庞丰润,黑色的三捋胡须齐胸,两眼炯炯有神。2009年大殿按原貌进行维修。大殿后的二三进为2层楼寮房,中有四落水天井。第二进楼下供观音塑像,楼上供地藏塑像。寮房后为斋堂。全殿建筑面积为744平方米。2006年,住持果成在老殿西北新建大雄宝殿,宫殿式,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大殿中间供奉释迎牟尼佛,高6米;左右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高3米;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和十八罗汉塑像分列大殿两侧,神态各异,栩栩如生。2008年新建寮房,民居式,地上2层26个房间,地下1层6个房间,建筑面积9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