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  专题 > 九华山 > 僧居民俗 佛国文化
  • 九华山佛山习俗


      中国人认定农历七月三十日是地藏菩萨的圣诞日,可能与金地藏圆寂之日有关。相传,金地藏坐化之时恰逢中国农历七月三十日。之后,每逢此日山中僧徒和民间信众都要举行纪念活动,久而久之地藏纪念日便被人们认定是地藏圣诞日。是时,在九华山一带和其他一些地方流行点“地藏灯”、烧“地藏香”习俗。九华山庙会衍生于地藏纪念日及“进香”活动,九华山街亦随之形成。明末清初,九华山佛教达到鼎盛,朝山礼佛者络绎不绝,山中盆地为人们提供了集聚的空间;人们在进香拜佛的同时,利用这个空间顺便做点小生意,二者兼顾,进而盆地便逐渐发展成街市。沿袭至今,九华山庙会依然兼融着地藏信仰活动的内容和商业贸易活动的内容。2001年新编《九华山大辞典》载:庙会期间,各地佛教信徒、游人、商人、民间艺人等纷至沓来,各大寺庙相继举办“水陆大法会”等佛事活动;1978年九华山佛教协会恢复“地藏法会”和“祈祷世界和平法会”,自1983年起九华山管理处和九华山佛教协会举办了融佛事活动、旅游、商贸等于一体的庙会,高峰期中外宾客达数万人。

      佛教纪念日习俗与民间节日习俗相互渗透与融合,是九华山民间风俗的又一特色。如当地民间素有过“荤年”与“素年”习惯。所谓“荤年”是说,提前两天过春节,腊月二十八(月小二十七),百姓吃年饭允许吃“荤”(佛教界称“荤”是指葱、蒜之类气味强烈有刺激性的食物,“腥”是指鸡、鸭、鱼、肉之类食物,百姓则泛称)。年饭后,家家户户要洗净餐十这天,山中多数居民家吃年饭时,只吃素菜素面之类食物,吃过年饭天黑以后,人们还要去寺庙进香拜佛,一路须禁声(即便遇到亲友、熟识的人也不许说话)。这一风俗至今仍在九华山一带流行。与春节相似的还有清明、端午、中元、中秋等节日,佛教内容与世俗内容也交织在一起,民间信众在这些节日中都要进行朝山进香、瞻寺礼佛、放生超度等一系列佛教信仰活动。由于受佛教的影响,九华山(风景区辖地)的年节习俗依然保持着传统的内涵与形态。

      佛教对九华山民间风俗的影响,还表现在百姓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比如,从古至今,山中一些居民一直有“持斋”的习俗。其实,“持斋”和民间讹化的“吃斋”是有区别的。“持斋”是佛家戒法,《释氏要览》说:“佛教以过午不食名斋”,能持此戒法故称“持斋”。九华山有“持斋”习惯的居民大都分是佛教忠实的信徒或居士。古时九华山被视为“净土”,是不准妇女上街的,认为妇女上山街有伤风化,至民国初九华街内居民全部是男性。民国17年(1928),时任九华山佛教协会会长心坚和尚开禁,准许在闵园一带建尼姑庵,九华街才始见女性,此后上山妇女日渐增多。新中国建立之后,这一陋习废止。另外,旧时九华山中的居民一言一行都要受到佛教的约束,凡是住在九华街的居民只能食素不能食荤,至清末九华街中虽有多家餐馆也只供素食。后来,随着香客、游人增多,将食荤习惯带上山。民国初年,九华街偏僻之地开设了第一家荤菜馆,人们去用餐时一律用暗号点菜,称猪肉为“柴禾子”、鸡为“食稻子”、鸭为“飘水子”、鱼为“摆尾子”等等。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