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华山佛山文化
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的形成,促进了地藏信仰中刻经、建寺、造塔、雕塑、绘画、音乐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九华山的佛教寺庙,始建于东晋,后历代多有修建。几经沧桑,大部分寺庙已被毁,现存约近百座寺庙,化城寺等九座名刹被列为全国重点寺庙,小天台等三十座被列为省级重点寺院。这些金碧辉煌的梵宫琳宇和小巧别致的精舍茅蓬,或雄居峰崖陡壁之上,或散布在山谷丛林之间,并且根据九华山复杂的地形和特殊环境,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灵活合理地布局,同时吸收了皖南民居建筑的精华,精巧构建,造型独特,天然中见雕琢,使佛教气氛与九华山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在九华山,一直传播着与地藏信仰相关的经书,在很多寺院内还有与地藏信仰相关的雕塑与绘画(如十王殿的恐怖的地狱刑场雕塑),近年,九华山上还出版了一批与地藏信仰相关的磁带、光盘,加大了地藏信仰在声、相方面的创造与传播。千余年间,来九华山朝礼和寻幽访胜的文人墨客为人们留下了许多的诗词歌赋,楹联匾额。其中有些是赞美九华山风光的。如唐户部尚书刘禹锡诗《九华山歌》:“奇峰一见惊魂魄,意想洪炉始开辟。疑是九龙夭矫欲攀天,忽逢霹雳一声化为石。云含幽兮月添冷,日凝晖兮江漾影。结根不得要路津,迥秀长在无人境。”;有些是描写在九华山游览和山居的感受的。如唐著名隐士费冠卿诗《答萧建问九华山》:“自地上青峰,悬崖几万重。践危频侧足,登堑半齐胸。野客登临惯,山房幽寂同。寒炉树根火,夏牖竹梢风”,有些是描绘九华山佛国风光和在山修学佛法的感受的。如唐金地藏诗《送童子下山》:“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瓶添涧底休拈月,钵洗池中罢弄花。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