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  专题 > 九华山 > 僧居民俗 佛国文化
  • 水陆法会


      全名“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简称“水陆法会”、“水陆道场”、“水陆”、“水陆斋”、“悲济会”等,俗称打水陆。相传南朝梁武帝始创。据南宋志磐《佛祖统纪》卷三十三载:梁武帝梦神僧告之曰“六道四生,受苦无量,何不作水陆大斋以拔济之”,因而批阅《大藏》,创立仪文,于天监四年(505)在金山寺设水陆法会。北周与隋代,此仪不行二至唐咸亨年间(670一674),法海寺神英于大觉寺义济处得到梁武帝的水陆仪文,依照修斋,复流行于世。明代称此为“南水陆”,而对金山仪文称“北水陆”二宋、元、明、清水陆法会盛行,是一种隆重而盛大的佛事仪则。内容为诵经舍斋,礼佛拜忏,追荐亡灵。贡品以饮食为主,悬挂毗卢、释迎、弥勒等像,陈设香花、灯烛等贡品。外坛有“梁皇忏”、“华严”、“法华”、“诸经”、“净土”、“施食”等坛。全部法事一般以一七昼夜为期(内坛也有从第三日开始,进行五昼夜),时间多者为49天。规模较大的水陆,参加法事的僧人有几十甚至上百。1935年,九华山佛教界举行水陆法会时用的宝盖,上绣“普渡大斋水陆法会”,一直沿用至今;水陆画像80余幅也保存完好。自1984年以后,九华山各大寺院每年都要举行多次水陆法会。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