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  专题 > 九华山 > 僧居民俗 佛国文化
  • 妙法渡人 九华山重要佛事节日


      佛诞日

      即佛诞节,亦称浴佛节,为佛教最大节日之一,也是“佛欢喜日”之一。汉地佛教以四月初八日为释迦牟尼佛诞辰纪念日。每逢此节,九华山寺院都要组织僧侣齐集大殿以香花、灯烛、茶果供佛,并诵经庆祝,还要举行“浴佛法会”,以香汤沐浴太子像(即释迦牟尼诞生像),作为对佛陀诞生的纪念。九华山化城寺文物馆保存有木质和铜质太子像2尊,分别为38厘米高和15厘米高。太子左手指天、右手指地,意为“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种太子像是专供“浴佛法会”用的。九华山寺院在“浴佛法会”期间,除施斋供僧外,还举行荐亡度鬼(如放焰口、烧法船)等活动。佛经中说,释迎牟尼的诞生、出家、成道、涅磐同是四月初八日。但是中国汉族地区习惯以四月初八为佛诞日,腊月初八为佛成道日,二月十五为佛涅磐日。佛诞日举行浴佛法会,其他三个节日也要在寺院中举行简单的纪念仪式。如涅槃日,寺院举行佛涅槃法会,挂释迦涅槃图像,诵《遗教经》等,供香花、灯烛、茶果等物。佛成道日,亦称“腊八节”。届时,寺院僧侣以五谷杂粮与干鲜果品拌和,煮成粥供佛,称“腊八粥”,后演变为全国性民俗。

     

      自恣日

      亦称“僧自恣日”、“僧受岁日”、“佛欢喜日”。按佛规,僧众每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应当定居在某一寺院中,专心修道3个月,称“安居”或“夏坐”、“坐夏”。在“安居”期满(七月十五日),僧众集合一堂,举行检举、忏悔集会,任凭别人尽情(恣)揭发自己一切违反戒律之事,自我进行忏悔,谓之“自恣”。经过“自恣”之后,受戒的年龄算增长一岁或一腊,所以“自恣”等于“过年”,同时也是计算“戒腊”的方法,故“安居”亦称“坐腊”。九华山寺院每逢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举行孟兰盆节组织僧侣及信徒供佛、拜忏、自恣,还举行拜“梁皇忏”、拜“地藏忏”,放焰口、打水陆、放河灯、烧法船等活动,超度亡灵和十方饿鬼。

     

      地藏法会

      每年七月三十日(月小二十九日)为地藏菩萨圣诞日,相传是九华山僧地藏圆寂、成道日。历年九华山僧侣都要在这一天举行重大活动,称“地藏法会”。节日期间,僧众要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守地藏肉身塔。法会一般历时7天(七月三十日至八月初六日),圆满之日设斋供众,广结良缘。法会期间,民间有“百子会(团)”等朝山进香。1957年,前来朝山进香、应供赴斋的善男信女达9000多人次。他们守肉身塔,通宵诵经。1978年以来,九华山佛教协会每年都举行“地藏法会”或“祈祷世界和平法会”,悬挂“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法会”飘蟠。其中,守肉身塔仪式和僧众绕塔诵经活动,通宵达旦、灯火辉煌,场面十分壮观。来山参加地藏法会的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四众弟子及十方善男信女,逐年增多,同时也招引了众多游客。

     

      佛成道节

      夏历腊月初八,是释迦牟尼成道之日,九华山林有腊八粥的习惯,用红棘、桂圆、香菇、豆类煮粥,自食和施舍,以示对佛祖的感恩 。

     

      盂兰盆会

      亦称“盂兰会”、“兰盆斋”、“兰盆供”。“兰盆”是梵文音译,意译即“救倒悬”,谓救度亡灵倒悬之苦。原是依据《盂兰盆经》“目连救母”的因缘而起。最早为梁大同四年(538)武帝于同泰寺设兰盆斋。唐代朝野官民普遍风行,并有音乐仪仗助盛庄严。入宋以后,转变为以盆施鬼,逐渐形成以“放焰口”施饿鬼食为主,终于取代了“盆供”。但后来又有“盆供”与“焰口”同日分别举行的情况。汉族地区佛教在每年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举行供佛仪式及超度亡灵的法会。九华山各大寺院每逢此日,均要为施主举办水陆道场、放焰口等活动。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