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藏经》
其一,即明万历十四年(1586)三月,神宗朱诩钧之母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颁赐的《藏经》。其颁经谕文1件,始藏拱金阁,清嘉庆二年(1797)不慎失于火。
万历十四年颁经,为明正统五年(1440)刻版,“大明万历二十年一七月吉旦,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印造”。共计677函,6771卷。每卷纵:35.10厘米,横:12.80厘米。一律用长66厘米、宽35厘米的白开化纸粘折而成。每版5页,每页5行,每行17字。上下印有双边。全部函号编码以《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顺序排列。
明《藏经》始藏景命阁,后移置化城寺藏经楼,分藏四个大藏柜中。清咸丰七年(1857),太平军与清军激战九华山,化城寺前殿、中厅、大雄宝殿均毁于兵癸。唯后殿(即藏经楼)幸存。今全部《藏经》藏于677个樟木盒中。
其二,万历二十七年(1599)闰四月二十四日,神宗颁赐《藏经》一部。颁经谕文(即圣旨)保存完好。每卷上印“大明万历戊戌年一七月吉日奉旨印造施行”。经卷规格与正统版本相仿。
以上两部《藏经》在传承过程中均有残损。1979年改革开放后,九华山佛教协会组织人力,将两部《藏经》进行拣选合成一部完整的大《藏经》。国家一级文物。
清《藏经》
其一,清光绪五年(1879),百岁宫住持僧释宝身人京请同《藏经》一部。藏百岁宫,保存完好。
其二,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甘露寺住持僧大航晋京请回《藏经》一部。原藏甘露寺,今藏辛氏园寺。
其三,1916年黎元洪赠百岁宫清《藏经》一部。今藏百岁宫经楼。
清版《藏经》,简称“清藏”。因封面和封底有描金“二龙戏珠”,故又称“龙藏”。雍正十三年(1735)至乾隆三年(1738)的北京版本是以“明藏”为底本增补而成的,每部《藏经》共718函7168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