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增勤法师致辞
巡讲现场
巡讲现场
巡讲法师宣讲
4月1日,巡讲团来到佛教圣地陕西扶风法门寺举行最后一场讲经活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陕西省佛教协会会长、大慈恩寺方丈增勤法师,陕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澈性法师、智超法师、贤空法师、韩金科先生,秘书长刘进业先生,宝鸡市佛教协会副会长能性法师、刚政法师、本空法师,陕西省宗教局、扶风县统战部相关领导,以及来自法门寺佛学院、西安市各大寺院的法师、居士五百多人聆听了演讲。
陕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法门寺监院、法门寺佛学院常务副院长贤空法师主持会议。增勤法师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和陕西省佛教协会发表讲话。他说,今天因缘殊胜,法喜充满,我们在佛祖圣地法门寺隆重聚会,迎接中国佛教协会组织的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巡讲团,并聆听他们精彩的演讲,这是陕西省佛教界的一件大事。
增勤法师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能如说修行,利益诸众生,摄受于有情,代众生受苦,勤修诸善根,不舍菩萨业,不离菩提心,乃至无量法门戒定慧、六波罗蜜等”,皆从学习听闻宣讲佛法中来。广泛开展讲经说法,有助于推动我们佛教的教学和教化活动,为当代佛教注入生命活力,使经典常讲常新,使佛教常新常在;有助于引领潜心经藏,深入思考,关切现实,慈悲济世的风气;有利于正本清源,以戒为师,保持佛教的清净庄严和佛教徒的正信正行,强素质,树形象,推动佛教自身建设;有助于发扬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加强人间佛教思想的建设。
在谈到此次讲经交流的意义时,增勤法师指出,佛教以“佛、法、僧”三宝为核心,讲经说法是续佛慧命的大事。举办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是加强汉传佛教信仰建设、文化建设和人才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我们陕西省佛教界的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他表示,陕西省佛协已研究决定,将在今年七月份举办讲经交流会,现已初步确定了参加讲经交流的法师,希望参加讲经交流的法师,积极参与,认真准备。要通过此次讲经交流,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交流心得,分享体会,实践用功,以带来禅悦法喜,以提高讲经水平,增强道风建设和自身素质。
陕西省宗教局副巡视员吴联友先生代表陕西省宗教局和省委统战部莅会祝贺并致辞。他说,多年以来,中国佛教协会一直关心陕西的佛教事业,中佛协的领导也多次亲临我省指导工作。对陕西的佛教事业发展、佛教人才培养、佛教寺院建设、佛教文化传播等方面给予了积极支持和大力帮助。今天,巡讲团来到法门寺这座千年古刹讲经说法,这将为陕西佛教界起到一个很好的引领作用,会推动我省佛教界学法、讲法热潮的兴起,同时也必然会为佛教破邪匡正、树立正信发挥积极的作用。
吴联友说,这次讲经以佛教界常见的五部经典为依据,主题为“清净、和谐”,它表明佛教的慈悲精神,佛教的和平、平等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在今天,开讲佛教的义理对构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一切有情众生的和谐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
在一天的讲经活动中,听经的法师和居士们踊跃提问,所提问题大多围绕巡讲法师们演讲的经典展开,法师们以佛法的智慧,结合现实阐述了佛教思想对建构清净、和谐社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先后回答了十几位听众感兴趣的问题,他们解答认真,引经据典,列举案例,使得听众有所收益。
法门寺智超法师、贤空法师认为,虽然这次讲经只有一天的时间,但是前来听经的四众弟子都受到了一次佛学的教育和心灵的启迪。四位讲经法师,用他们对佛法研修的感悟,结合佛教现实,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对古老的佛教经典作出了与时俱进的阐释,为当代佛教注入了生命活力,使经典常讲常新,使佛教教理常在。法师们的演讲深入浅出,使深奥的经典化为平实的道理,对听经的四众产生了精神的震憾和心灵的教化。
一些居士表示,听了法师的演讲,对于什么是佛教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对于修持中如何以戒为师,保持佛教的清净庄严和佛教徒的正信正行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对于修学佛法、普及人间佛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能发挥积极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济世利生的信念。
此次汉传佛教讲经交流巡讲活动在法门寺佛学院学僧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们认为四位讲经法师的行动对于他们刻苦修学,研习经典起到了示范和鞭策作用,必将激励他们刻苦修学,做一个弘法利生的有用僧才。
4月2日上午,巡讲团一行在法门寺监院贤空等法师的陪同下一同参拜了佛教圣物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并于下午返回北京,圆满完成了此次汉传佛教讲经交流巡讲活动。
讲经法师随感: 感恩欢喜 担当责任
在谈到此次巡讲的感受时,四位法师感受颇多,感恩心、欢喜心与担当责任心油然而起。
作为全国汉传佛教首届讲经交流会第一名的法翔法师感受良多,她动情地说:
第一次在菩提树下,第一次在佛指舍利的供奉处讲经,第一次与如此多的诸上善人共结法缘,实在是一件无比欢喜与庆幸之事。一路上虽然行程很匆忙,停留的时间也很短暂,却让我感受到做为佛的孩子,僧中的一员是如此的骄傲与自豪;看到有如此多的诸上善人一起朝着一个方向前进着,努力着;看到如此多的人对于佛法的坚信与渴求,让我深感做为年青一代的僧人,新一代的弘法者,我们的确是任重而道远。更让我深切体会到法赖僧传、道在人弘的不变真理。
佛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做为一名女众,能有如此殊胜的因缘,以法筵供养大众,让我的内心一直激动不已,可谓受益良多。其实做为一位女众,我想更重要的不是要去改变或弃除什么外在的限制,最重要的是强大自己的心,坚定自己的信念,有敢于去承担的大愿,躬身力行、勇于奉献的大行。为我们所选择的这条济世利人的大道,为我们所孜孜以求的无上佛法而尽己所能,倾己一生。因为真正限制我们的不是外在的相,而是没有愿力,没有动力的心。海因容纳了百川而广博,地虽多秽却能生万物,当我们的心中有了愿,每一步的前行或许微不足道,不为人知,可每一次的努力都是解脱的一步,每一次努力的果实都是成佛的资粮。
妙一法师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法师,他在谈到此次讲经的心得时说:
非常感恩这次活动的主办、承办和协办单位。原因是作为佛教青年僧人,尤其是在校的佛学院僧人,亟需这种将所学展示和求证于大众的机会。而就目前所在的局部和整体环境来看,需求与机会大体是失衡的。总观佛教史,大师的造就,固然有其先天的自身条件,然而后天的学习、磨砺也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相应机会的锻炼则是无可替代的。所以,很感恩各个寺院的通力合作,给我们青年僧人一个学习、交流与锻炼的机会和平台。
事实证明,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个人对佛教的一些现状和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比如:时下的佛教寺庙不缺决策型人才,而缺实施型人才。佛教僧团不缺服务型人才,而缺弘法引导型人才。就此次我所讲说的《心经》来说,绝大多数的佛教徒都会念诵和背诵。但给我的反馈则是越熟悉的,越是生疏;越常识的,越是似是而非,每每流于形式和装饰。从这一点看来,我们其他佛教事业的成绩远远大于基础佛法的普及工作。故而,无论从自身成长的角度,还是从佛教现状出发,千百年来老祖宗所传示的“弘法利生”是佛教僧人的家务和事业,这一定义是信仰所体现的终极价值所在。对于弘通正法、解疑释惑、安定社会人心、净化人间,是有着历久弥新的现实意义的。所以,始从感恩因缘、终至努力自强,而自利利他、清净和谐,是我个人对这次活动的总结和感想,也是期望如是因缘相续的当下心愿。
道就法师是中国佛学院的本科生,从广州光孝寺菩提树下讲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到佛教圣地法门寺,他认真对待每一次演讲,耐心解答居士们提出的每个问题。他说:
回想这九天的各地宣讲情况,留给了自己很多的触动,不敢说是自己这三十年中最难忘的经历,也敢说是自己从出家以来四年多的最深刻的记忆,留给自己更多的是感谢、感恩、感动……
感谢能参加这次巡讲活动,能有这么一个锻炼的机会,在我的内心深处最多的就是感谢。感谢中佛协各位领导的发起,感谢宗教局的大力支持,感恩广东、上海、江苏和陕西四个省市佛教协会的会长、秘书长等人和承办活动寺院的大力支持。这次巡讲团每到一处,都得到了当地宗教部门和各寺院法师们的热情招待,并且对这次活动也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感动,此次巡讲的第一站是广州光孝寺,寺院常住法师将场地安排在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瘗发塔边和智药三藏亲手种植的菩提树下,法师和居士上千余人席地而坐,专心的听讲,讲经结束以后,居士们仍是不舍得离开,追着我们询问问题,场面让我十分的感动。第二站是上海,在觉群楼多功能厅,聚集了五百多出家师父们和四百多的信众,站在讲台上,除了深感惭愧以外更多就是感动了。第三站是苏州阳澄湖边上的重元寺,寺院将讲经的场所放在了大雄宝殿前面的广场,上千余人席地而坐,其中还有很多来自于台湾的居士。最后的一站是陕西法门寺供奉佛陀指骨舍利的所在地,在佛学院法堂中和广大的法师和居士们交流学习。每一场讲经结束以后,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在法门寺,几位居士和我们说:“师父啊,我们学佛到现在都没有这样的听过,感觉自己不懂的太多了。唯一遗憾的就是时间太短了,如果能够一个人讲一天或者半天的话,可能会更好。”虽然,个人感觉讲的一般,但得到了如此的肯定,感觉到很是欣慰,并对居士们这种对佛法的渴望感到了十分的感动。
因此,末学期望佛协教务部能够成立一个讲经巡讲团,就是将历年讲经交流会的优秀法师整合起来,进一步的进行专业性的培训,长期的从事国内各地的讲经巡讲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出一些优秀的讲经法师,带动更多的法师学习经论的积极性,有利于佛教的整体发展。
宗淼法师是杭州佛学院的老师,他在总结这次巡讲的感受与意义时曾这样说:
我有幸参加了本次的巡讲活动,在中国佛教协会的领导下,在温暖的春风里,我们一路上得到了广东、上海、江苏、陕西等省市领导和法师们的亲切关怀。大家对佛教的大力支持,对护持佛法的热忱之心,让我不禁由衷的欣喜和感恩。
对我而言,这次的巡回讲经是一个教学相长的好机会。从开始的精心准备,到实地的宣讲经典和后期的总结交流之中,不但提升了我对经论的学习深度,还丰富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现场应变能力。虽然我所在的杭州佛学院在日常的教学中专门设立了演讲课,并邀请了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师来给我们授课,但这种大规模、实战性的临场宣讲,对于提高讲经的综合能力来说十分宝贵。
自出家以来,我一直都在佛学院里学习,很少接触广大的信众。在这次的巡回讲经中,当我看到台下时而聚精会神,时而开怀大笑的居士们,就感到有一座无形的桥梁正在把我和广大信众的心,紧紧的连接在了一起。佛法需要信众们的护持,信众更需要佛法的滋润。佛法不应该局限在佛学院的学术研究、个人修持之上,更应该走出佛学院,将佛法融入信众的心田,化导众生,利益众生。
在这次的巡讲过程中,每当巡讲团将要离开一个地方,那里的领导们、法师们和信众们都拉住我们的手,盼我们再来讲经,再来说法。看着他们热切、诚挚的眼神,我想,在党的宗教政策支持下,在各级领导们、法师们的关心下,我们一定会再来,一定会让佛教的弘法事业越来越兴旺,为净化社会人心,创造清净、和谐的社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