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戒为师绍佛种 规范传戒肃僧仪
——全国汉传佛教规范传戒研讨班侧记
2011年7月22日至25日,酝酿、筹备已久的全国汉传佛教规范传戒研讨班在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隆重举办,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副会长学诚法师、永信法师、湛如法师、心澄法师、道慈法师,秘书长王健先生;国家宗教事务局蒋坚永副局长、一司徐远杰司长、四司吕晋光司长,浙江省省委统战部汤黎路部长、省民宗委王毅主任等领导以及来自中国佛教协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的代表、传戒寺院代表以及开堂法师代表150多人出席了开班仪式。
规范传戒研讨班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浙江省佛教协会协办、普陀山佛教协会承办,旨在进一步加强佛教信仰建设和道风建设,积极做好佛教教职人员资格认定工作,规范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传戒活动,确保传戒法会如法如律进行,不断提升出家僧众的整体素质,维护僧团的清净庄严。此次研讨班规格高、规模大,时间长,为中国佛教协会首次主办,充分体现了第八届理事会领导集体对佛教的信仰建设、道风建设和规范传戒工作的高度重视。本人参与了从开班到结班的整个活动,兹予纪录,以飨读者。
一
7月21日,参加规范传戒研讨班的中国佛教协会领导、各省级佛教协会的代表、传戒寺院代表以及开堂法师代表陆续来到位于舟山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朱家尖岛的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参学会馆报到。只见到处张灯结彩,工作人员十分热忱,服务设施齐全,学院依山傍水,建筑古雅,风景如画。虽与海天佛国普陀山隔海相望,但置身其中,亦能感受到观音菩萨的慈风法雨。据悉,该院于2010年建成投入使用,2011年7月正式获批将原校名“中国佛学院教育学院(筹)”更名为“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学院占地300亩,总建筑面积达49970平方米。
当日18时许,中国佛教协会在参学会馆妙味斋举行欢迎宴会。宴会由副会长永信法师主持,学诚副会长致欢迎辞。
7月22日8时30分,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授牌剪彩典礼隆重举行,各级领导、研讨班学员和该院师生300多人出席了授牌剪彩典礼,见证了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的正式成立。
9时正,全国汉传佛教规范传戒研讨班开班仪式在该院的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由学诚副会长主持。首先举行了诵经法事,由传印会长主法;然后高奏国歌,开班仪式在爱国爱教的氛围中开始。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普陀山普济寺方丈道慈法师,浙江省民宗委王毅主任先后致欢迎辞,对全国汉传佛教规范传戒研讨班在普陀山召开表示祝贺,对各位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接着,传印长老作了重要讲话。传印长老为现代禅门泰斗虚云禅师的高足,长年从事中国佛学院的教学,尤其精研禅宗、净土宗和戒律,解行并进,被全国多处道场礼请为得戒法师。去年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后,他特别重视佛教的信仰建设和道风建设,此次规范传戒研讨班就是在长老的动议下筹备举办的。传印会长的讲话分为四个部分:一、严净毗尼,续佛慧命,意在正法久住;二、清净僧团,住持三宝,惟在以戒为师;三、师资相承,规范传戒,重在如法如律;四、交流经验,研讨办法,旨在契理契机。长老在讲话中强调举办此次规范传戒研讨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强调了严格把关、规范传戒的重要性。他号召与会人员要高度重视规范传戒工作,以为法、为教、为人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传授三坛大戒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各项内容认真思考、充分研讨,为进一步使汉传佛教僧团的传戒活动规范化、制度化,保证如法如律地传授三坛大戒,为大力加强佛教教制建设、道风建设和人才建设,为正法久住、广度有情贡献智慧和力量!
随后,蒋坚永副局长致辞,代表国家宗教事务局和王作安局长对此次研讨班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蒋副局长主要讲了三点意见: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规范传戒工作;二、总结经验,进一步做好规范传戒工作;三、以戒为师,以规范传戒工作促进道风建设。他表示,国家宗教事务局将继续大力支持中国佛教协会开展规范传戒工作。
二
从当日下午至24日,研讨班分成三个小组进行讨论与经验交流。其中,24个省级佛教协会的代表27人为第一组,传戒寺院的代表55人为第二组,开堂法师的代表28人为第三组。各小组首先分别推出两位代表作规范传戒的经验介绍。
第一组由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本性法师和四川省佛教协会王立军秘书长作重点介绍。
本性法师在发言中,强调福建佛教有重戒持戒的优良传统,在规范传戒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他介绍说,福建省佛教协会30年来共主办了20次传授三坛大戒法会,共成就得戒僧尼逾万人,传戒戒场计有莆田广化寺,福州崇福寺、雪峰寺、涌泉寺、西禅寺、林阳寺,泉州开元寺、承天寺,漳州南山寺,福鼎平兴寺等。其主要经验是:
1、指导思想:遵循爱国爱教、遵纪守法、持律守戒的精神开展工作。
2、基本原则:(1)以戒为师,律制为本;(2)省级团体,唯一主办;(3)承办资格,从严审核;(4)三师七证,礼请谨慎;(5)戒子人选,严格把关。
3、传戒的主要任务:(1)让戒子基本了解戒律精神;(2)让戒子认识到受戒、持戒对僧人修行的重要性;(3)牢记比丘、比丘尼应持守的戒条、内容和含义,长养道心,掌握佛门基本规矩,具足威仪;(4)使新戒成为正式比丘、比丘尼,具备正式教职人员资格;(5)成就一批有道风、有经验的传戒模范寺院,培养一批有责任心有经验的传戒骨干僧才。
4、保障措施:(1)主动争取、积极配合上级佛协的指导;(2)主动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帮助;(3)成立传戒领导小组与工作班子;(4)组成坚强而富有经验的开堂、陪堂、引礼班子;(5)对承办寺院管理队伍进行传戒前座谈与培训。
5、主要做法:(1)自愿申办,公平竞争;(2)主办承办,分工合作;(3) 戒子资格,多级审核;(4)服务传戒,各方协作。
王立军居士介绍说,自1985年四川省恢复传戒法会以来,省佛协严格按照中国佛教协会《全国汉传佛教传授三坛大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秉承佛制,严肃律仪,已成功举办了16次传戒法会,共成就省内外新戒6676名。其主要经验是:
1、申办传戒的程序:寺院申请,佛协批准;再由佛协主办,寺院承办,当地党委政府协调工作。
2、申报后的工作:省佛协接到申请后成立传戒委员会(分汉区、藏区),设立一个领导班子,一个工作班子。及时上报会长、秘书长,召开扩大会议,考虑传戒的需要而如实工作。再由当地相关部门也召开会议,通报当地寺院需要协助的工作,检查承办方的软件硬件设施是否完备。
3、申报后的师资审核:由寺院上报,佛协与寺院同时礼请,最后以书面形式上报省宗教局,再上报中国佛教协会,由上级审查。
4、申报得到批准后的工作:(1)新戒表格发放到各大寺院,以四川为主,同时兼顾贵州、云南地区,按要求填写表格,在规定的时间上交。(2)对新戒的表格审查,包括年龄、文化、婚姻状况,要求有当地宗教部门意见。(3)面试考核,由传戒委员会的法师负责,功课要全面过关,严格体检,专门请医院到寺院当面检查。得到综合评定后交给领导班子审核,下发通知。新戒接到通知后,持通知书再到传戒寺院报到。
5、对传戒引礼师的要求:提前半月通知本省各大寺院推荐引礼,进行培训。然后再到引礼班挑取能胜任传戒工作的引礼,提交到传戒委员会,发聘任书。
6、戒期的管理:寺院要有作息时间表,新戒到寺院后由寺院直接管理。传戒委员会要积极处理突发事件。
7、戒期圆满后的工作总结:召集师承、传戒寺院领导对戒期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为下次传戒提供保障。
第二组由江苏省句容宝华山隆昌寺住持心平法师和四川省内江圣水寺方丈智海法师分别作重点介绍。
心平法师介绍说:宝华山前后有8次传戒,其中,1992年传戒法会,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戒子有上千人,时间达18天。总结历次的传戒经验,主要有:
1、作好戒前准备,包括向当地佛协、中佛协申报批准;
2、作好各方面人事安排,包括三师七证的礼请等;
3、作好物资储备;
4、严格、完善戒期的管理;
5、认真做好戒期安全工作和卫生防疫;
6、对戒子的严格要求不放松;
7、强化内部管理,明确职责,包括做好堂口管理,规范有序;
8、戒期圆满后注意善始善终。
智海法师参加过五次传戒,做过四次开堂。他介绍的经验是:规范传戒要从开堂自己做起,不要等到系统规范后再去做;开堂的责任很大,发心必须纯正;开堂不能仅仅掌握正范仪规,更须传承戒律的精神;作为律学人才的选拔,传戒师资首先应该起到垂范作用,身教言教,事关新戒的尊敬;讲演结合,重视师资;戒前培训,对戒律的讲解,让新戒理解深意,突出戒律的熏修,而不是其他;应恩威并施,宽严结合;新戒教育重在诱导,如法遴选,严格把关;依法依律,仪规严谨;当好班长,带好班子,加强凝聚力;因人而异,细致分工,团队运作;上下沟通,协调做事。
第三组由江苏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大初法师和福建省福州崇福寺住持如妙法师作重点介绍。
大初法师简要介绍了江苏律学的历史传承与演变,强调了宝华山隆昌律寺在规范传戒以及律宗的继承和弘扬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特点有:1、宝华山过去有春冬传戒、结夏安居的特色家风。春季为四月初八圆菩萨大戒,冬季为腊月初八圆菩萨大戒,戒期曾多达53天,后改为48天。宝华山戒期长的原因,就在于教礼仪和学规矩;2、宝华山戒堂中,没有通常所谓的正训、副训的称呼,而统称为维那;3、宝华山历史上传戒,是人满一堂就开一堂,每堂各设四位引礼,第一位引礼就是本堂的开堂;首堂开堂为总开堂。解放以来,所有的传戒开的都是和合堂,不论多少人多少堂,都是一位开堂大师父,与宝华山传统规矩不同;4、宝华山戒期当中不设香板,引礼师各持象征性的杨柳条;5、宝华山传戒,引礼教授礼仪依据的是《三坛演仪》;6、宝华山传戒,重视十师斋的仪程。
如妙法师介绍说:1984年福建省佛协首次举办二部僧戒,尼众受戒的地点就定在崇福寺。崇福寺于1992年创办律学研究班,培育学僧专研三大部等律藏,开全国尼众研习律藏之先河。律学研究班现已毕业五届,培养了大批知法懂律的比丘尼。崇福寺以律仪为本,净土为归,学风浓厚,道风纯正,曾被赵朴老誉为“江南第一模范尼众丛林”。寺院四大班首八大执事健全,目前全寺三百多位僧众,皆以戒为师,六和共住。数十年来,早晚功课、搭衣持钵过堂用斋,每月四次布萨,每年结夏安居,谨遵佛制。律学研究班培养出三师七证及引礼师等一整套传戒班子,具足了传戒的软件。戒堂、斋堂、大殿、僧寮、大寮等法务、生活需用之硬件设施具全。服务戒子、行堂等护戒人员皆为本寺院之学僧及义工,工作娴熟,服务周到,戒子无需参加后勤工作,可以专心受戒、学戒。自1984年始,截至2010年止,崇福寺已经成功承办了17次亚部僧传戒法会。此外,如妙法师详细介绍了该寺戒前的全面筹备与戒期的日常保障工作,可谓仔细入微。
三
此外,代表们围绕传印会长的重要讲话,以及宏度法师代表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所做的《中国佛教协会统一管理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传授三坛大戒法会以来的回眸与思考》的汇报,结合所在地佛教协会与所在寺院举办传戒法会的实际经验,深入思考,充分研讨,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并对《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传授三坛大戒管理办法》的修订和进一步加强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的规范传戒工作,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下面根据会议纪录略作介绍。
1、代表们普遍赞同传印长老的报告,认为报告深刻阐述了戒律的重要性和规范传戒的各项要求,是指导和做好传戒工作的基石,要认真领会,狠抓落实。滥收徒弟、滥传戒一向是严重影响佛教发展的大问题,因此代表们对中国佛协首次举办规范传戒研讨班表示高度肯定。
2、要进行规范传戒,承办的寺院首先要符合中国佛协制订的《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传授三坛大戒管理办法》的要求,要有良好的道风、学风。一些寺院并不具备传戒条件,只是把传戒当作一种法会做,这样就失去了传戒的内涵,更谈不上规范了。各级佛协对此要严格审核、把关。有人建议在各地恢复建立专门的律寺,培养律师,加强讲戒、学戒的工作力度;可考虑选定几个模范道场专门讲戒、传戒。
3、三师七证和诸引礼师是否具备道德、威仪,是否通达戒律、传戒仪轨,对于传戒法会能否如法如律进行,戒子能否得到清净戒体,至关重要。有代表提出,对戒师要提高档次,专业的事要由专家来做,传戒师常驻在律寺,在全国指定有传戒历史、具备各方面条件的律宗寺院负责传戒;更多代表则提出,戒师要持戒清净,要有足够长的戒腊,尤其是三师,身体条件、精神状态乃至形象要好,要会讲戒,最好能说普通话;开陪堂直接负责管理戒子,教习礼仪,更要精通戒律和传戒规矩乃至唱念等,为此不少人建议中国佛协定期举办开陪堂研修班。
4、如何对戒子进行传戒前的审核、把关,如何在传戒中加强对戒律的讲解、学习,如何对戒场进行科学、人性化的管理,也是代表们热议的话题。有代表建议由地级市以上佛协组织对戒子进行戒前培训,学习《戒律学纲要》等,过了初关再出证明;戒场严禁体罚等粗暴行为,“跪沙弥,打比丘,火烧菩萨头”,戒期中出现不人性的行为,容易造成传戒后期戒子心情浮躁,甚至发生“哄堂”;应把戒子当作关怀、教育的对象,而不是管理的对象。一些人提出,不仅受戒前、受戒中要进行有效引导、管理,受戒后也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避免有的僧人拿到戒牒后不过僧团生活,到处做经忏佛事,或游离于社会;现在尼众学律班很多,有人建议各地要多举办一些比丘学律班;传戒与教职人员资格认定相结合是个好办法;中国佛协应请求或协助社会有关方面清除假僧人、假喇嘛,以免损害佛教,危害社会。
5、传戒法会一定要结界,不能以洒净代替;“以戒为师”一定要依戒规而行,不能有引礼师出现在戒坛上的现象;非法别众,羯磨不成。应该举办专门的引礼培训班;建议中国佛协编印规范实用的《新戒必读》,对传戒正范版本进行统一编译,便于新戒信解;建议刻录律师讲戒的光盘,每次传戒与戒本衣钵一同配送;有代表建议,把问难等内容在不失原义的前提下进行白话翻译。
6、有代表提出:不是每个人都能受菩萨戒,受菩萨戒必须要发菩提心,而在戒坛不管戒子有没有真正发菩提愿都给受了;有些与戒律精神无关的封建陋习应当从仪规中剔除,例如燃戒疤之类,但不能简单地一禁了之。如有少数人出于个人信仰的迫切需求,戒场应该尊重个人的选择,配备有操作经验的师父燃戒疤,避免产生意外。
7、不少代表提出,鉴于当代人的寿命普遍延长,建议将受戒年龄60岁的上限适当放宽一点,以给那些信仰虔诚、身体条件好,又有诸多工作能力的人一个圆具的机会,对佛教的发展是有利的。但也有人对这些人的甄别、管理表示担忧。
通过几天的热烈讨论,有效地达到了总结成就、交流经验、互通信息、反映问题、集思广益的目的。
四
7月25日上午举行了隆重的结班仪式。中国佛教协会传印会长,学诚、心澄、道慈副会长,王健秘书长,以及研讨班的成员100多人出席。
结班仪式由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怡藏法师主持。开堂法师代表大初法师、传戒寺院代表慧庆法师、省级佛教协会代表本性法师分别在会上介绍了各自小组三天来研讨的情况。
接着,学诚副会长作了总结讲话。他说,大家普遍反映,这次“全国汉传佛教规范传戒研讨班”办得十分圆满,这要归功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筹备充分;各地代表积极配合,参会率高;浙江省和普陀山佛教协会大力支持。为此,他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对支持、协助、承办此次研讨班的浙江省佛教协会和普陀山佛教协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随后,学诚副会长总结了这次研讨班取得的各项成果,并就代表们提出的规范传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经据典,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精辟而深刻,与会代表反响热烈。
学诚法师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即依止福建莆田广化寺圆拙长老研修经律;1988年即出任莆田广化寺方丈。1996年10月至1997年1月,中国佛教协会与莆田广化寺联合举办了盛况空前的规范传戒法会,教内外对此评价很高。学诚法师一向十分重视规范传戒,常说:“要想改善目前佛教界滥传戒、滥收徒、滥赶经忏、滥挂单的现象,必须重视戒律,学习戒律,弘扬戒律。”多年来,他经常应邀担任得戒和尚或其它二师,因此,他对当前传戒法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十分清楚,分析总结起来也就如数家珍。
学诚法师最后表示:我们应当把本次研讨班的心得与收获继续发扬开去,为下一步规范传戒的实施与开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传戒寺院的法师们尤其要发大心,立大愿,如法如律,契理契机,勇于担当,慈悲育人。同时也希望各传戒寺院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切磋经验,形成共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应当充分了解规范传戒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积极指导并协助本地传戒寺院把传戒的各项工作做好。他希望大家能够以此次规范传戒研讨班为一个新的起点,把汉传佛教的传戒工作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在全国范围内兴起研习戒律、讲授戒律、结夏安居、如法布萨的良好风气,培养一批精通戒律的僧才,使佛教的自身建设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至此,规范传戒研讨班在庄严的《三宝歌》声中圆满结束。
代表们认为,此次研讨班是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以来第一次专门举办的以汉传佛教规范传戒为主题的研讨班,体现了传印会长等会领导及本届理事会对传戒工作的高度重视。不断加强规范传戒工作,是贯彻“以戒为师”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切实加强僧团修学与佛教自身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保持正法久住的一个重要途径。研讨班的举办,很有必要,非常及时,意义重大。代表们纷纷表示:将结合各自省市和寺院的具体情况,认真贯彻落实蒋坚永副局长和传印会长、学诚副会长的讲话精神,不断完善和加强规范传戒工作,为促进佛教的教制、道风和人才建设贡献力量。
当日中午,普陀山佛教协会举行庆祝规范传戒研讨班功德圆满招待宴会。宴会由普陀山佛教协会副会长惟航法师主持,会长道慈法师致辞。他说:“普陀山各寺院是在家二众学习体验佛法的正信道场,也是出家二众严净毗尼、以戒为师、‘长养诸善根’修行佛道的大熔炉。已故妙善老和尚在复兴普陀山的过程中,不仅创建了‘三统一’的寺院管理的模式,也以‘三风建设’为主导,狠抓道风建设,使普陀山佛教僧团始终健康而充满了活力。这次研讨班又把关于‘以戒为师’规范传戒的经验与成果带到山上来,一定会进一步促进我们普陀山的道风建设,丰富我们三风建设的精神内涵。我在此感谢大家对普陀山佛教的支持和帮助!”
当日下午,与会人士渡海朝礼了海天佛国的普济寺和不久前才落成开光的宝陀讲寺及普门万佛宝塔等胜迹。
(作者:陈星桥,来源:《法音》2011年第8期 (总第324期) 第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