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佛教协会第八届理事会海外交流委员会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海外交流委员会主任 永 信
(2011年6月25日)
敬的传印会长,
尊敬的国宗教事务局领导,
尊敬的河南省宗教事务局领导,
海外交流委员会的各位委员:
盛夏时分,千树斗绿,万花争艳。在国家宗教事务局的关心与指导下,在河南省和登封市政府等有关部门及佛教协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佛教协会第八届理事会海外交流委员会会议在禅宗祖庭少林寺所在地——登封市隆重召开。我谨代表海外交流委员会以及河南省佛教协会,对各位领导和委员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刚才传印会长对此次会议的召开做了重要讲话,各位委员要深刻领会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
众所周知,开展海外交流是中国佛教的一大优良传统,与同根同源的港澳台和世界华人佛教界的联谊活动也是我会的一项重要工作。长期以来,我会本着爱国爱教、和平友好的宗旨,积极开展海外交流联谊工作,为进一步发展与世界各国、各地区佛教界的友好合作关系、增进与各国各地区佛教徒和人民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促进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并成为国家民间外交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会成立近六十年来,海外交流工作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和成果:
一、积极参加相关国际组织活动和会议,进一步增强与各国佛教界的友好往来
我国是“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的创始国之一,第二任会长喜饶嘉措大师曾于1956年第4届“世佛联”大会上当选副主席;已故赵朴初会长在1988年第16届“世佛联”大会上当选第一副主席,并于2002年第22届大会上被追授 “最高荣誉勋章”。特别是2010年第25届斯里兰卡科伦坡大会上,我会代表首次当选“世佛联”执委。中国佛教界多次派代表出席“世佛联”、“世宗和”、“亚宗和”、联合国国际卫塞节、国际佛教大学协会、东亚宗教领袖大会、哈萨克斯坦“世界与传统宗教领袖高峰会议”、西班牙全球多宗教对话大会等。
二、中韩日三国“黄金纽带”熠熠生辉,加深了中日韩三国佛教的合作关系
传印会长在去年第十三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无锡大会开幕式上指出:以“黄金纽带”为象征的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简称“三国会议”),是在我会已故赵朴初会长和韩、日佛教界长老大德共同倡议下发起,至今已有十六年的历史,成果丰硕。“黄金纽带”不但加强了三国佛教界的友好交往,而且在人员互访、文化交流、学术研究、体验修行、信息共享、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对于维系和巩固三国佛教界和三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和真挚友谊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对东北亚、亚洲,乃至世界和平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两届“世界佛教论坛”获得极大成功,在世界佛教界引起强烈反响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于2006年在浙江举行,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人出席;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于2009年在无锡、台北举行,47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余人出席,还举办了5个展览、18个分论坛,收到400余篇论文。世界佛教论坛是我国佛教界举办的第一个世界佛教盛会,也是我国举办的第一个国际宗教大会,受到世界佛教界的充分肯定,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特别是第二届论坛由海峡两岸佛教界共同举办,这在两岸交流史上还是第一次,创建了两岸民间交流的新模式,对促进两岸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四、加强佛教学术与人才交流,加深了与世界各国佛教界的了解与沟通
始于1986年的“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三届,“中韩佛教学术论坛”也已举行了四次。交流会议的机制化,拓展了研究领域,提高了研究水平。我会先后向日本、韩国、斯里兰卡、泰国、缅甸、新加坡派遣了留学生,也多次接收了来自日本、韩国、越南等国的留学生来华学习。我会还与香港、台湾等地区进行了短期研修交流。我国部分寺院与韩国、日本、斯里兰卡等国家的有关寺院缔结为“友好寺院”,成为友好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五、佛牙舍利、佛指舍利对外巡礼供奉,为国家民间外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北京灵光寺佛牙舍利曾出访缅甸三次,出访斯里兰卡、泰国和我国香港各一次。陕西法门寺佛指舍利分别出访泰国、韩国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各一次。佛舍利所到之处万人空巷,盛况空前,提升了我国佛教的对外影响。
六、引导中国佛教积极“走出去”,进一步扩大中国佛教界交流空间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呈现出团结和谐、蓬勃发展的新气象,进一步走向世界、走向国际化成为历史必然。2000年,尼泊尔蓝毗尼中华寺成为我国在国外创建的第一座寺院。在不久的将来,我会还将在斯里兰卡建立第二座海外中华寺。自1999年至今,嵩山少林寺先后在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几十个城市设立了“少林文化中心”,大力弘扬中华佛教文化。有关寺院也已经或正在走出去,扩大中国佛教的影响。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就今后一段时期内海外交流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继续深化中韩日三国“黄金纽带”合作关系
中韩日三国会议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六年,成为三国佛教界一年一度的定期交流盛会。为探索让更多的人共襄盛举,多做一些实事,我于今年4月赴韩国首尔出席第十四次中韩日三国会议预备会议时,曾当面分别向韩日代表团团长建议:今后条件成熟时,可在秋季大会时举行佛教书画展。比如三国各出50幅,即使不出席的人只要有参展作品,也为“黄金纽带”作出了贡献;参展作品即可拍卖,将所得用于灾后重建或慈善等方面,也可留给主办方永久保存,以生动的书画形式记录三国佛教友好交流的历史。我的这一提议也已得到韩日双方的积极响应和认可,希望今后得到落实。
二、加深与世界各国佛教界的沟通与联系,特别是继续加强巩固与港澳台佛教界业已存在的交流与友谊
今后进一步拓展交流渠道,充实交流内涵,开展灵活多样的佛教交流活动。深入推进与我国台湾、香港、澳门佛教界的联谊与合作,发展同东北亚、南亚各国佛教界之间的友好交流,积极探索与欧美佛教界的交流联谊工作,进一步走向世界。
在落实中国佛教“走出去”、大力开展海外交流的同时,也会遇到以下一些实际困难和情况:
(1)如何培养和使用人才
有许多在海外苦学多年的学僧,回国后却没有得到妥善安排和合理使用,使得人才流失。因此,建议我会以及地方佛协今后能积极接受和合理安排海外留学生,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并且能够发挥各地方佛协的优势,加大培养海外交流人才的力度。
(2)关于海外寺院的兴建和管理
海外华人华侨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一些寺院(如印度、荷兰等),请我会派人接管进驻,或请我国僧人担任顾问等职务;外国政府或团体希望在我国有关寺院内建各式风格(如泰式、缅式、印式)的寺院或殿堂;外国政府或宗教团体希望我国保护或恢复该国有关佛教人物或历史人物在我国境内所建的塑像、纪念石碑等。上述问题,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应的政策。因此,建议今后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与协调,出台相应的政策,以便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各位委员,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海外交流委员会要在中国佛教协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国佛教协会第八次代表会议精神,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中国佛教海外交流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原载《法音》2011年第7期)